沈威风
数字化标本
九八、九九年那阵子,我还在中关村一带过着穷风流恶快活的学生生活,宿舍里没有电话,更没有电脑,但老师要求上交的论文要用电脑打印,我只得花钱找打印社。虽然如此,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中国离互联生活最近的人。因为每天一出校门,就能看到扑面而来的巨大广告牌,“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看得人热血沸腾,充满了革命的激情。
那时候我还有一爱好,就是到了饭点的时候,就站在阳台上,看北大资源楼里那些小公司的人,爬过小南门旁边矮小的围墙,去学校饭堂吃饭。当然,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里面就有现在如雷贯耳的百度公司,如今已经上纳斯达克去圈钱的大小老板的话,我投过去的眼光一定会深情得多。
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我带着对数字化生存简单而又模糊的一点理解,离开了中国的硅谷。去上班的第一天,我才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叫做数码相机的物件,那感觉,就像刘姥姥见了鸽子蛋一样,忍不住赞一声,“你们的鸡长的小巧,生的蛋咋也这么俊呢。”当日,我记得我们新报到的员工,特意找了一个组版机,因为那个机器的显示屏大,把页面调到本单位的主页,在那个巨大的LOGO面前,排着队用数码相机拍了人生第一张数字化的照片。这张照片贴在我们班的同学录上,后面的跟帖是一片惊叹。
如今谁再敢拿数码相机炫耀,或者拿自己的数字化装备来晒命,那是会被口水淹死的。在某摄影论坛上看到某高手贴的照片,赞一声好,问一句是什么型号的数码相机啊?得到的回答,可能会是已经经过了尽量冷淡处理的一句,“莱卡,底扫。”看不懂这句话,也不要再打破沙锅问到底了,不然该论坛就该关门放狗了。
又或者,不要在party上拿最近卖到臭大街的ipod shuffle出来,说苹果mp3的音质就是好,因为那个party的主题,可能是黑胶片欣赏。又或者,不要在红酒品尝会上,和女主人说,“我一会儿还开车呢。”因为女主人一定会回答你说,“这年头谁不开车啊。”——虽然最后一条和我们的数字化主题不相干,但事件的本质是相通的。
所以,我现在关于数码相机的标准版本是这样的,第一,使用数码相机有悖现在国家倡导的节约方针。从小到大,我们家只有一部凤凰牌相机,手动过卷的那种,一直用到现在,也没用掉多少胶卷,并且没有关于像素的困扰。但是到现在,我已经换了三四部数码相机了,因为200万像素的照片如今拿出来,人家会问你,是不是手机拍的?第二,数码照片唯一的好处,就是经过PS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也能肤如凝脂。
文/沈威风
沈威风
数字化标本
九八、九九年那阵子,我还在中关村一带过着穷风流恶快活的学生生活,宿舍里没有电话,更没有电脑,但老师要求上交的论文要用电脑打印,我只得花钱找打印社。虽然如此,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中国离互联生活最近的人。因为每天一出校门,就能看到扑面而来的巨大广告牌,“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看得人热血沸腾,充满了革命的激情。
那时候我还有一爱好,就是到了饭点的时候,就站在阳台上,看北大资源楼里那些小公司的人,爬过小南门旁边矮小的围墙,去学校饭堂吃饭。当然,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里面就有现在如雷贯耳的百度公司,如今已经上纳斯达克去圈钱的大小老板的话,我投过去的眼光一定会深情得多。
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我带着对数字化生存简单而又模糊的一点理解,离开了中国的硅谷。去上班的第一天,我才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叫做数码相机的物件,那感觉,就像刘姥姥见了鸽子蛋一样,忍不住赞一声,“你们的鸡长的小巧,生的蛋咋也这么俊呢。”当日,我记得我们新报到的员工,特意找了一个组版机,因为那个机器的显示屏大,把页面调到本单位的主页,在那个巨大的LOGO面前,排着队用数码相机拍了人生第一张数字化的照片。这张照片贴在我们班的同学录上,后面的跟帖是一片惊叹。
如今谁再敢拿数码相机炫耀,或者拿自己的数字化装备来晒命,那是会被口水淹死的。在某摄影论坛上看到某高手贴的照片,赞一声好,问一句是什么型号的数码相机啊?得到的回答,可能会是已经经过了尽量冷淡处理的一句,“莱卡,底扫。”看不懂这句话,也不要再打破沙锅问到底了,不然该论坛就该关门放狗了。
又或者,不要在party上拿最近卖到臭大街的ipod shuffle出来,说苹果mp3的音质就是好,因为那个party的主题,可能是黑胶片欣赏。又或者,不要在红酒品尝会上,和女主人说,“我一会儿还开车呢。”因为女主人一定会回答你说,“这年头谁不开车啊。”——虽然最后一条和我们的数字化主题不相干,但事件的本质是相通的。
所以,我现在关于数码相机的标准版本是这样的,第一,使用数码相机有悖现在国家倡导的节约方针。从小到大,我们家只有一部凤凰牌相机,手动过卷的那种,一直用到现在,也没用掉多少胶卷,并且没有关于像素的困扰。但是到现在,我已经换了三四部数码相机了,因为200万像素的照片如今拿出来,人家会问你,是不是手机拍的?第二,数码照片唯一的好处,就是经过PS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也能肤如凝脂。
文/沈威风
九八、九九年那阵子,我还在中关村一带过着穷风流恶快活的学生生活,宿舍里没有电话,更没有电脑,但老师要求上交的论文要用电脑打印,我只得花钱找打印社。虽然如此,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中国离互联生活最近的人。因为每天一出校门,就能看到扑面而来的巨大广告牌,“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看得人热血沸腾,充满了革命的激情。
那时候我还有一爱好,就是到了饭点的时候,就站在阳台上,看北大资源楼里那些小公司的人,爬过小南门旁边矮小的围墙,去学校饭堂吃饭。当然,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里面就有现在如雷贯耳的百度公司,如今已经上纳斯达克去圈钱的大小老板的话,我投过去的眼光一定会深情得多。
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我带着对数字化生存简单而又模糊的一点理解,离开了中国的硅谷。去上班的第一天,我才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叫做数码相机的物件,那感觉,就像刘姥姥见了鸽子蛋一样,忍不住赞一声,“你们的鸡长的小巧,生的蛋咋也这么俊呢。”当日,我记得我们新报到的员工,特意找了一个组版机,因为那个机器的显示屏大,把页面调到本单位的主页,在那个巨大的LOGO面前,排着队用数码相机拍了人生第一张数字化的照片。这张照片贴在我们班的同学录上,后面的跟帖是一片惊叹。
如今谁再敢拿数码相机炫耀,或者拿自己的数字化装备来晒命,那是会被口水淹死的。在某摄影论坛上看到某高手贴的照片,赞一声好,问一句是什么型号的数码相机啊?得到的回答,可能会是已经经过了尽量冷淡处理的一句,“莱卡,底扫。”看不懂这句话,也不要再打破沙锅问到底了,不然该论坛就该关门放狗了。
又或者,不要在party上拿最近卖到臭大街的ipod shuffle出来,说苹果mp3的音质就是好,因为那个party的主题,可能是黑胶片欣赏。又或者,不要在红酒品尝会上,和女主人说,“我一会儿还开车呢。”因为女主人一定会回答你说,“这年头谁不开车啊。”——虽然最后一条和我们的数字化主题不相干,但事件的本质是相通的。
所以,我现在关于数码相机的标准版本是这样的,第一,使用数码相机有悖现在国家倡导的节约方针。从小到大,我们家只有一部凤凰牌相机,手动过卷的那种,一直用到现在,也没用掉多少胶卷,并且没有关于像素的困扰。但是到现在,我已经换了三四部数码相机了,因为200万像素的照片如今拿出来,人家会问你,是不是手机拍的?第二,数码照片唯一的好处,就是经过PS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也能肤如凝脂。
文/沈威风
以娱乐的名义 中国房地产报2005.09.19 |
地产商卖的不是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数字英雄卖的不是电子产品,是一种生存状态。而他们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向大家展示这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沈威风 浪子乔布斯 IT企业所代表的新经济行业,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秀中,起到了领一时风气之先的作用。也许所有的人都会记得,几年前苹果电脑在推出第二代iMac时,那场经典商业秀。在那场类似猫和老鼠的游戏中,苹果内部人员按照惯例偷偷在网页上发布一些新产品图片,然后再由公司出面装模作样地澄清,终于激起全世界苹果迷的好奇心。于是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关于这款新电脑,有了各种各样的“全明星猜想”。有人说这是一个可以拆卸的监控系统,并且是通过视网膜来识别用户的,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新型数码电视器材,甚至有人丧心病狂地宣称,新的iMac是一款会飞的电脑。 当好戏终于开场,当乔布斯的演讲稿尚未开讲,却经由某种神秘渠道泄露出去并创下销售奇迹之后,他终于穿着牛仔裤开始了一场名为“音乐”的演讲。然后,就好像百老汇的演出场景一般,一个底座托着iMac缓缓升起。当然,这款电脑最吸引人的地方,最让苹果电脑公司引以为傲的,应该就是那旋转的纯平显示器和圆屋顶形状的底座,这些也许远远比不上那那些制造谣言网友的想象力,但是一场张扬的商业秀,使这款电脑在上市的第一天就收到了15万份订单。 乔布斯是西方商业社会的一个异类,他特立独行,他具有一般职业经理人所没有的浪子气质,所以他作起秀来更肆无忌惮。不过乔布斯和他的中国同行比起来在作秀这一课上,就急待充电了。因为在中国这个具有后发优势的作秀天堂,乔布斯的那一套看起来就带有太多的上个世纪风格,乔布斯明显过于惜肉如金,不舍得为了艺术牺牲。不像我国某些IT数字英雄,在杂志上半裸的行为艺术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一路狂奔向了另一个极端,不仅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还把一群演艺界的漂亮宝贝也包得跟个粽子似的,带上了雪山,暴露在空气稀薄地带的紫外线暴晒之下。让看客们对那些明星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这些脸蛋可是她们吃饭的家伙啊,数字英雄这是在拿全国人民的娱乐生活开玩笑啊。 演员潘石屹 当然,作秀的人群和作秀的方式都是与时俱进的。地产商集团现在已经全面超越IT集团,成为秀界的第一方阵。个中翘楚潘石屹曾经大声对这个世界表白:“我就是地产界的章子怡。”他对演艺事业的爱好也是有目共睹的,2004年他在电影《阿司匹林》中的客串表演,堪称地产界“触电”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而据说经由此事,有导演调教并且曾经真枪实弹地操练过恋爱对白之后,潘石屹的演技从此更上层楼。 在2004年宏观调控来临的时候,潘石屹在目力所及的各个场合侃侃而谈地产商的“大限”。而在连协议出让土地都将被严格取消的“大限前夜”,老潘还约来10位地产圈的新朋老友,就“后8.31时代”在长城脚下论剑,吸引了数百嘉宾,上演了他频繁谈论“大限”、客串“大限”发言人这出漫长连续剧的最高潮。 2005年,老潘除了每周在他自己的SOHO小报上和网友网聊之外,在各个经济节目,娱乐节目,时尚节目中频频露面,从地产宏观调控到北京楼市现状,从建筑之美到拍电视和拍电影的不同,都能听到老潘特有的甘陕风味评论。 超女与王石 当然,如果老潘是地产界的章子怡,那么王石就是地产界的张艺谋。他在所有可能的场合说出与听众期待相反的话,好的他说不好,不好的他说好,并伴以五十年代流行过的保尔柯察金式的名言警句,在各类二三线电视频道的广告时段频频出现。最近王石说一句他喜欢看超级女声,就被某财经媒体从要闻版分析到副刊版,也算得上秀场的一大活力话题。 最近听说IT英雄们卷土重来,在早已经沦为商业秀的西湖论剑上,最近风头甚劲并且长相清奇的马云对制片人张纪中说了一句自己喜欢武侠片。于是张纪中忙不迭地宣布,他的新片《碧血剑》中,持有股份以十亿计算的马云将会有份出演,并且是该片迄今为止确定的唯一一个角色。新一代财富圈之中演技派大师又要诞生了。 IT界和地产界在这场商业秀的风潮中遥相呼应,分进合击,其他行业无人能比。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钢铁厂的厂长喜欢演戏,一个水泥厂的厂长会在记者面前念自己的诗作,而就算蒙牛砸了数千万的银子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超级女声,人们记住的还是酸酸乳和一个喜欢看超女的王石,和被王石发展起来看超女的任志强。没有人记得蒙牛的老板到底做过什么,哪怕他正在努力推销一本写他们企业内幕的半官方著作。很显然,IT产品和房子觉得自己与钢铁水泥或者牛奶是不同的事物。那些是帮助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用品,即便是作秀,也是告诉大家这是坚强的钢铁,优质的水泥或者健康的牛奶。 周星驰在他的电影《国产零零七》中有这样一段精妙的台词:“表面上它是个大哥大电话,而实际上呢,它是个刮胡刀;至于那个表面上看是个刮胡刀,其实呢,它是个吹风机;那个吹风机只不过是表面的掩饰,而实际上呢,它还是一个刮胡刀——我并非浪得虚名,就像这个鞋子一样,它也是一个吹风机……”。其中真缔,地产商们心领神会。 商业就是作秀 数字英雄和地产商和国产零零七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的事物更复杂化,一直复杂到即便消费者具有一双如名侦探柯南一样的慧眼,像柯南一样坚守“真相只有一个”的信念,也看不透重重秀幔下掩盖的事实真相,然后他们开始推销所谓产品背后的东西。他们说,在大城市的中国人率先进入了消费与追求时尚的物质时代,所以房子和汽车成为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向往,网络和数码成为时尚生活的代名词。所以地产商卖的不是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数字英雄卖的不是电子产品,是一种生存状态。而他们,就要以身作则,以小白鼠义无反顾的姿态,向大家展示这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当然,这种营销方式也并不是IT界和地产界的首创。当年可口可乐、肯德基、耐克乃至于今天的迪士尼进入中国引发消费狂潮,靠的就是背后支撑他们强大的令人向往的美国文化和美国式生存方式。所以斯科特·麦克凯恩,这位美国著名的商业演说家,同时是一家价值1亿美元上市公司的副董事,当他观察现今商业的发展特征后大声地喊出“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时候,远隔重洋的中国企业家心领神会。 “客户不仅是在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他们更希望从中得到乐趣。因此,不管是出售产品还是服务,商业的实质就是作秀。你的企业如同置身于聚光灯照耀下的舞台,而你的员工就是演员。他们在出售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也在表演。你的观众,也就是你的客户,可能会喜欢这样的表演,也可能会厌恶这样的表演,甚至是忽视这样的表演。”斯科特·麦克凯恩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把商业与电影、电视和音乐等娱乐业联系起来,把多年以来一直应用于娱乐业的东西引申到商业世界,提出要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感情联系,这就是商业秀的目的。 娱己并未娱人 但是再细细品味,他们说的体验或者商业舞台秀的意义,似乎用香港无线台黄金时段最出名的那条公益广告来解释更为精确。在广告中,****华以他一贯的杰出青年口吻告诉大家,“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不对的。”这句话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以至于在香港电影《金鸡》中,****的女性从业人员吴君如也时常用这句话来和一群姐妹们自勉。 而我们自己的企业精英的做法却是恰恰相反,他们争先恐后粉墨登场,迫不及待地向消费者展示自己超前的富足的或者超脱的生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商业秀的目的与“微笑服务”无关,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在荧幕上展示了微笑,而且这种微笑在不断暗示,只要吸引公众按照他们提供的方式,也可能获得同样的结果。当然,相信他们的人不一定会太多。 |
以娱乐的名义 中国房地产报2005.09.19 |
地产商卖的不是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数字英雄卖的不是电子产品,是一种生存状态。而他们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向大家展示这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沈威风 浪子乔布斯 IT企业所代表的新经济行业,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秀中,起到了领一时风气之先的作用。也许所有的人都会记得,几年前苹果电脑在推出第二代iMac时,那场经典商业秀。在那场类似猫和老鼠的游戏中,苹果内部人员按照惯例偷偷在网页上发布一些新产品图片,然后再由公司出面装模作样地澄清,终于激起全世界苹果迷的好奇心。于是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关于这款新电脑,有了各种各样的“全明星猜想”。有人说这是一个可以拆卸的监控系统,并且是通过视网膜来识别用户的,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新型数码电视器材,甚至有人丧心病狂地宣称,新的iMac是一款会飞的电脑。 当好戏终于开场,当乔布斯的演讲稿尚未开讲,却经由某种神秘渠道泄露出去并创下销售奇迹之后,他终于穿着牛仔裤开始了一场名为“音乐”的演讲。然后,就好像百老汇的演出场景一般,一个底座托着iMac缓缓升起。当然,这款电脑最吸引人的地方,最让苹果电脑公司引以为傲的,应该就是那旋转的纯平显示器和圆屋顶形状的底座,这些也许远远比不上那那些制造谣言网友的想象力,但是一场张扬的商业秀,使这款电脑在上市的第一天就收到了15万份订单。 乔布斯是西方商业社会的一个异类,他特立独行,他具有一般职业经理人所没有的浪子气质,所以他作起秀来更肆无忌惮。不过乔布斯和他的中国同行比起来在作秀这一课上,就急待充电了。因为在中国这个具有后发优势的作秀天堂,乔布斯的那一套看起来就带有太多的上个世纪风格,乔布斯明显过于惜肉如金,不舍得为了艺术牺牲。不像我国某些IT数字英雄,在杂志上半裸的行为艺术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一路狂奔向了另一个极端,不仅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还把一群演艺界的漂亮宝贝也包得跟个粽子似的,带上了雪山,暴露在空气稀薄地带的紫外线暴晒之下。让看客们对那些明星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这些脸蛋可是她们吃饭的家伙啊,数字英雄这是在拿全国人民的娱乐生活开玩笑啊。 演员潘石屹 当然,作秀的人群和作秀的方式都是与时俱进的。地产商集团现在已经全面超越IT集团,成为秀界的第一方阵。个中翘楚潘石屹曾经大声对这个世界表白:“我就是地产界的章子怡。”他对演艺事业的爱好也是有目共睹的,2004年他在电影《阿司匹林》中的客串表演,堪称地产界“触电”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而据说经由此事,有导演调教并且曾经真枪实弹地操练过恋爱对白之后,潘石屹的演技从此更上层楼。 在2004年宏观调控来临的时候,潘石屹在目力所及的各个场合侃侃而谈地产商的“大限”。而在连协议出让土地都将被严格取消的“大限前夜”,老潘还约来10位地产圈的新朋老友,就“后8.31时代”在长城脚下论剑,吸引了数百嘉宾,上演了他频繁谈论“大限”、客串“大限”发言人这出漫长连续剧的最高潮。 2005年,老潘除了每周在他自己的SOHO小报上和网友网聊之外,在各个经济节目,娱乐节目,时尚节目中频频露面,从地产宏观调控到北京楼市现状,从建筑之美到拍电视和拍电影的不同,都能听到老潘特有的甘陕风味评论。 超女与王石 当然,如果老潘是地产界的章子怡,那么王石就是地产界的张艺谋。他在所有可能的场合说出与听众期待相反的话,好的他说不好,不好的他说好,并伴以五十年代流行过的保尔柯察金式的名言警句,在各类二三线电视频道的广告时段频频出现。最近王石说一句他喜欢看超级女声,就被某财经媒体从要闻版分析到副刊版,也算得上秀场的一大活力话题。 最近听说IT英雄们卷土重来,在早已经沦为商业秀的西湖论剑上,最近风头甚劲并且长相清奇的马云对制片人张纪中说了一句自己喜欢武侠片。于是张纪中忙不迭地宣布,他的新片《碧血剑》中,持有股份以十亿计算的马云将会有份出演,并且是该片迄今为止确定的唯一一个角色。新一代财富圈之中演技派大师又要诞生了。 IT界和地产界在这场商业秀的风潮中遥相呼应,分进合击,其他行业无人能比。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钢铁厂的厂长喜欢演戏,一个水泥厂的厂长会在记者面前念自己的诗作,而就算蒙牛砸了数千万的银子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超级女声,人们记住的还是酸酸乳和一个喜欢看超女的王石,和被王石发展起来看超女的任志强。没有人记得蒙牛的老板到底做过什么,哪怕他正在努力推销一本写他们企业内幕的半官方著作。很显然,IT产品和房子觉得自己与钢铁水泥或者牛奶是不同的事物。那些是帮助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用品,即便是作秀,也是告诉大家这是坚强的钢铁,优质的水泥或者健康的牛奶。 周星驰在他的电影《国产零零七》中有这样一段精妙的台词:“表面上它是个大哥大电话,而实际上呢,它是个刮胡刀;至于那个表面上看是个刮胡刀,其实呢,它是个吹风机;那个吹风机只不过是表面的掩饰,而实际上呢,它还是一个刮胡刀——我并非浪得虚名,就像这个鞋子一样,它也是一个吹风机……”。其中真缔,地产商们心领神会。 商业就是作秀 数字英雄和地产商和国产零零七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的事物更复杂化,一直复杂到即便消费者具有一双如名侦探柯南一样的慧眼,像柯南一样坚守“真相只有一个”的信念,也看不透重重秀幔下掩盖的事实真相,然后他们开始推销所谓产品背后的东西。他们说,在大城市的中国人率先进入了消费与追求时尚的物质时代,所以房子和汽车成为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向往,网络和数码成为时尚生活的代名词。所以地产商卖的不是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数字英雄卖的不是电子产品,是一种生存状态。而他们,就要以身作则,以小白鼠义无反顾的姿态,向大家展示这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当然,这种营销方式也并不是IT界和地产界的首创。当年可口可乐、肯德基、耐克乃至于今天的迪士尼进入中国引发消费狂潮,靠的就是背后支撑他们强大的令人向往的美国文化和美国式生存方式。所以斯科特·麦克凯恩,这位美国著名的商业演说家,同时是一家价值1亿美元上市公司的副董事,当他观察现今商业的发展特征后大声地喊出“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时候,远隔重洋的中国企业家心领神会。 “客户不仅是在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他们更希望从中得到乐趣。因此,不管是出售产品还是服务,商业的实质就是作秀。你的企业如同置身于聚光灯照耀下的舞台,而你的员工就是演员。他们在出售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也在表演。你的观众,也就是你的客户,可能会喜欢这样的表演,也可能会厌恶这样的表演,甚至是忽视这样的表演。”斯科特·麦克凯恩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把商业与电影、电视和音乐等娱乐业联系起来,把多年以来一直应用于娱乐业的东西引申到商业世界,提出要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感情联系,这就是商业秀的目的。 娱己并未娱人 但是再细细品味,他们说的体验或者商业舞台秀的意义,似乎用香港无线台黄金时段最出名的那条公益广告来解释更为精确。在广告中,****华以他一贯的杰出青年口吻告诉大家,“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不对的。”这句话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以至于在香港电影《金鸡》中,****的女性从业人员吴君如也时常用这句话来和一群姐妹们自勉。 而我们自己的企业精英的做法却是恰恰相反,他们争先恐后粉墨登场,迫不及待地向消费者展示自己超前的富足的或者超脱的生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商业秀的目的与“微笑服务”无关,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在荧幕上展示了微笑,而且这种微笑在不断暗示,只要吸引公众按照他们提供的方式,也可能获得同样的结果。当然,相信他们的人不一定会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