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淘宝卖家暴利、假货和买卖信用度的文章频频出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还看到有网友怀念起易趣,说因为它的收费制度,使得网站对卖家的监控更强,象买卖信用度这样的事情,也不太容易发生。看来,免费,还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呢。
在淘宝网买东西,大家都会关注的就是卖家的信用等级,那些跟在网名之后的钻石或者心形符号既是交易系统对卖家此前交易的好评积累,也是对网店信用最直观的表述,因此很多买家都是非“钻石”级店铺不入。
然而,就在网友发帖报料网店所售服装利润惊人之后,数家所谓的“淘宝信用工作室”、“钻石信用服务公司”又被踢破。这些公司的服务内容无外乎推销“钻石”和心形符号,利用发布虚拟的网上交易好评让原本无人问津的网店一夜之间不但交易连连,而且好评如潮,迅速坐上“钻石”级卖家的宝座,从而进入“生意越来越好,信用越来越高”的“正向循环”。
信用服务听上去神秘,炮制原理却很简单。服务商只需注册几个不同的账户,然后到被“服务”的网店里疯狂“购物”并不断好评,这家店铺的信用度自然就会迅速飙升,从而吸引买家的眼球。当然,“服务交易”过后,店主要将货款原样送回,顺便交上的还有数百元的信用服务费。
“出售信用”之所以可行,不外乎依靠两点:一,淘宝交易不收费,制造这种假钻石的“锆石工程”只需要体力;二,一般买家只关心信用评价,很少留意记录里的具体交易信息,购买选择很大程度上依靠简单的“钻石”数量排序,在这种大背景下,“做信用”当然也就成了火热的无本生意。
信用是一种经不起勾兑的脆弱体系,一向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重灾区。如果网店满眼闪亮的都是锆石的光彩,辛苦积攒“钻石”的守法卖家反而会承担“做假”的嫌疑,甚至让买家一看到“钻石”就心存疑虑。原本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生的规则,一旦倒下,立刻会变成新的门槛。
土地拍卖遭遇外资门拍卖岂可厚外薄内
沈威风 [2007-7-26 6:43] |
|
以下是王怀南写的:
今天看到这段文字,觉得很有趣。因为昨天深夜被几个地产人头脑风暴,某人说起自己的创业史,用了很多和偶然,机缘巧合,天意之类很宿命的词,当然,听他的故事,也的确有这个感觉。因为巧合的次数实在太多,有点韩剧般的宿命感,于是另某人说,假如某人当时没有出现在这个场合,假如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然后众人大笑。
的确,回头看历史,其实不用看历史,光看看自己的每个经历,都会觉得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假如那天我没有去那里,假如那天我没有遇见某人,假如那天我没有说那句话,也许一生都会改变。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几年前有一部蛮出名的电影《滑动门》,女主角赶上了地铁,或者没有赶上地铁,她的人生就有了两条分支,各有各精彩。不过,很有趣的是,我觉得这个电影似乎想告诉我们,该发生的,迟早都会发生,该遇见的,迟早都会遇见。看似无序的世界,其实依然有规律可循。
这也是我看到王怀南这段文字的想法,看似巧合,看似历史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轻轻拐了一个弯,但是也许这一个小变故,只是整个故事发展走向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结局却是早就已经写好了的。
当然,能进入淘宝以及阿里巴巴公司的内部采访和写作,并不意味着就必然能觅得宝藏而归。还好,沈威风并非时下某些徒有其表的美女作家,走过胜地只能留下一些浮光掠影,而是在书中充分展现了对丰富现实的全局把握和深度挖掘能力,行文中智慧和理性的光芒时不时地闪耀出来。
尤其在书的后半部分,在对淘宝公司价值观的描述和对本土战略战胜跨国优势的剖析方面,作者不断把自己的思考延伸,得出的一些经验和结论绝不仅仅适用于淘宝一个公司,而有着某种普遍的启示性意义——眼下的中国市场,绝对不再处于一个本土企业在国际商业强势面前颤颤巍巍、亦步亦趋的格局中,而是越来越站在自己富有底气的企业文化内涵基础上,频频出招,克敌制胜了。淘宝战胜易趣的案例,怎么看都让我想起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更为宏大的“经典案例”,如果硬要给淘宝的成功贴个标签,或许可以简称为又一例典型的“中国式成功”。
为了避免商业史写作的枯燥,作者先用一个“诺曼底登陆”的经典二战战例作为比喻来栩栩如生地描绘淘宝在最初的出奇制胜,而后详细地叙述了淘宝的成长史。而在整个过程中,作者用最多的笔墨探讨了淘宝与易趣战役的制胜之关键点,诸如“农村包围城市”和娱乐营销的推广策略、扎根中国网民现实的免费策略、扎根中国本土文化的网络社区氛围的营造、应对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信用体系的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制度和文化等——这些聚焦和深度剖析恐怕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在本书收尾阶段,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企业和优秀跨国公司相比,不仅“硬实力”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更加难以逾越的是由企业文化构成的“软实力”……而“淘宝对于易趣取得胜利,显得弥足珍贵。因为,淘宝是在跨国公司传统的强势领域——软实力范畴取得了关键的胜利”也许是作为该经典商业案例提供更多的经验佐证,作者甚至还在后面使用了一些篇幅叙述易趣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市场的战略成败,给读者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更宽阔的参照系。
即使对普通读者而言,阅读本书也应该是个趣味盎然的过程。淘宝的创始人马云很喜欢在金庸的武侠小说、《西游记》之类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灵感,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网站社区氛围。相应地,淘宝网里的每个服务人员对外都有自己的“武侠”花名,淘宝的在线服务项目也出现“店小二”的头衔。书中的这些描写每每让阅读者忍俊不禁时又若有所悟。如果我们也用武侠小说来作譬喻,沈威风这次写作,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剑客去深山寻宝,或者说,她的任务是走进淘宝、阿里巴巴甚至马云本人的世界中去,为我们去寻找一本可以克敌制胜、独步江湖的“武林秘笈”。这个任务并不那么简单,但是看完整本书,我觉得作者基本完成了这个任务。
如果一定要说一点不足之处,我想,从最“知识分子”的最严格的写作要求来看,作者在描写两个公司的“两军”对峙和鏖战之间,或许应该注意保留更多的“中立立场”,但可能出于写作条件的约束以及写作宗旨等因素,书中更倾向于总结淘宝的胜果并表现出略微的情感倾向。
我一度自称户型大师,喜欢到处看盘,看盘最喜看户型,朋友想买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要过户型图来评点一番。而且,因为我曾经读过几本浅易入门级别的风水书,对住宅风水难免就指指点点起来,尤其是北京的户型,可供指点的地方又那么地多。这种恶习,一方面让我很是满足了虚荣心,因为常常以风水为理由,说得买楼小姐哑口无言,但是另一方面,却也使得自己买房增加了许多难度。知道了户型要方正,坚决不能有****形状,大门不能跟阳台对冲,知道了大门不能跟厨房厕所对冲,知道了房门不能对冲,任何房门不能跟厕所对冲,厕所不能在屋子中间,厨房不能在东北角,厨房不能跟厕所挨着……入户门不能对上行的楼梯,也不能对下行的楼梯,屋外不能有烟囱,不能有高压线,不能有对过大楼的尖角,不能有反光,不能有街灯……随便想想就这么多条,满北京挨个看去,能找到一套完美户型,我就不信了。
前几天我那个在瑞典小资的朋友说给我讲个故事,他认识的一个参议员的故事。话说当年这个参议员遇上了海难,就是泰坦尼克号的那种,在冰冷的海水中泡着,他随便抓了身边的一个女人,陌生的,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取暖,终于熬过了那一夜。活了。
今天donews的头条就是这个,在淘宝上开店卖婴儿用品的一个卖家因为偷税被抓,判了两年,专家们说,判决后或将引起网络交易行业的一次调整。究竟会引起什么用的调整,还没有看到分析评论。不过我倒是想起2001年左右我和当时报社跑税务的同事曾经策划过这个话题,电子商务如何收税的问题,后来不了了之,没有做下去,因为当时电子商务的确不如现在普及,这个话题如果在五六年前做,也绝对上不了donews头条吧。
很久没有这么期待地看过电视了,下午的时候看到预告说温网决赛晚上九点开,赶紧地出门吃饭,踩着点回家还专门正襟危坐在沙发上专心看。球赛很精彩,也很长,足足打了三个多小时,记得以前看过文章说网球运动员打一场比赛下来体重要减轻5斤。我还想象了一下,用这种方式减肥,可能不错,可是实际上,有几个人能钉得住这么长时间呢?纳达尔这种跑不死的,到第五盘都有些体力不支的样子。
虽然喜欢网球,但是网球比赛因为一年到头举行得实在是频繁,所以对每一场比赛的渴望程度肯定没有世界杯那么高昂。今天这么想看,主要还是因为最近狂练习WII,把电脑控制的那两个打不死的小人统称为纳达尔,嘿嘿,至于这俩人是否破纪录,倒也不怎么在乎。说实在的,体育比赛中的纪录实在太多了些,比如我印象中,大威还保持着连续四次进入大满贯决赛而连续四次败北第一人的纪录。今年看到大威夺冠,多少还是有点意料之外的,感觉她也沉浮了好多年,上一次看她打比赛,是某一年的温网决赛,她跟小威而她打了一半腹部还是哪里伤痛发作,依然坚持比赛。后半段比赛当然毫不精彩,但是每每看到小威击球收敛许多的样子,总会想,毕竟是姐妹情深啊。
说起来,大威成名颇早,所以我感觉她似乎比我还老,特意去查了一下,原来才二十七岁,正是好年华。网球场是一个成名要趁早的地方,多少十几岁的小孩早早成名,好像大家也都习惯了,否则遍地都是金童玉女。
最后表扬一下耐克的广告,一直在插播那条费德勒拿了10个冠军,泰格伍兹跳出来说,偶拿了12个,加油吧小子的广告。比赛结束的时候,第一时间又是这个,特别注意看了一下,已经改成费德勒拿了11个冠军了,广告做到这个程度,可谓敬业。相比之下,中国网球女选手做的妇科病广告,在有才程度上,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