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沈威风的BLOG

swf.blog.techweb.com.cn

归档 - 06月, 2008

山寨机精神

“一定得选最好的硬件芯片,雇法国设计师,做就得做最高档的手机;平台直接用MTK,屏幕最小也得3.0的,什么智能呀、电视功能呀、双卡同时待机呀、能给他装的全给他装上:前面一个摄像头、后面一个摄像头,手机一开机,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您说:‘咩事啊?’一口地道的广东普通话,倍儿有面子;手机里再建一读卡器,卡用索尼的,一个G就几十块;再装一特大电池,365天待机,就是一个字儿——爽,接个电话就得说它一个小时才行;周围的人不是金立就是 CECT,您要是拿一外国机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您说这样的手机,一部得卖多少钱啊?——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多块吧。2000块?你打劫啊? 1000块起,您别嫌便宜,还必须打折,您得研究顾客的购物心理:买手机连1000块都不愿意掏的主,根本不怕你便宜;什么叫现代人士你知道吗?现代人士就是买东西就买最便宜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手机的口号就是:不但要好!还最便宜!”
山寨机从名字到价格到造型,不知道为什么我都看出一些许久不见的恶搞精神来,这一点精神让我很振奋。当然,什么是恶搞精神其实很难下定义,比如说当年的TCL手机上那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差点没把我恶心死,现在回头想想,其实也挺恶搞的。还有我曾经用过一款国产的CDMA手机,每次充电的时候需要动用牙签,把充电口的橡皮封口给撬出来,当时恨得想骂设计师全家,现在想想,就觉得也挺行为艺术的。还记得当年有一句很流行的广告语,某某,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句话到现在还是我的常用句型,比如小四就是作家中的战斗机……从这个角度说,其实国产手机的恶搞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上帝的礼物,所以到现在发展到山寨机的程度,也是水到渠成的。
我见过山寨机,在深圳华强北,当时看到的都是仿诺基亚仿三星的,几百块钱的价格,还让我诧异了一下,原来手机也有A货,不知道有没有原单货尾呢?后来的那些花样百出的苹果型大炮型****型山寨机我是没有见过,不过我从此相信,山寨机恶狠狠地击中了消费者的神经,那就是便宜量又足。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那位不用手机的IT兄弟,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创意,他曾经想出一种手机,有手机的任何功能,除了打电话之外——我当时问他,如果是这样,我为什么不能买一只手机,然后我自己忍着不打电话,光发短信,不就行了吗?干嘛还要买你的这种手机?他很鄙夷地看着我,说我这人很没劲。现在我明白他的意思了,很显然,他是一个有山寨精神的人,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我现在虽然频频叫好,却依然不舍得花几百块钱去买一个山寨机来玩——首先,我已经有手机了,当年的机皇夏普903,除了价格贵一些,功能上很山寨,该有的都有。其次,几百块钱也是钱,我不舍得拿来玩。
顺便播报一下: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星期三, 06月 25th, 2008 未分类 1条评论

共同群体与紧急救灾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发生的那场地动山摇的地震,瞬间带走了数万曾经鲜活的生命。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举国为黎民遇难而哀悼。在目睹前赴后继的救援人员壮举,在连乞丐都捐出自己皱巴巴的纸币时,国际社会对中国人迸发的勇气和爱心的尊敬,是有目共睹的。西方媒体无一例外都将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灾情新闻放在头版:首先是灾情实况,其次是救灾进展和救灾的困难程度。而据外国媒体称,中国政府的救灾效率十分令人惊叹,尤其是对中国政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最大人力投入救灾十分赞叹。有些媒体甚至惊叹,就效率和速度而言,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赶得上中国。也有媒体甚至建议美国也应学习中国的经验,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紧急动用军队投入救灾。  

事实上,这一次投入救灾的力量,又何止是军队,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组织的有效援救,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了众多宝贵的生命。但是现在的灾难,往往带来的是一系列巨大影响:商业、交通枢纽、公共基础设施、水和食品供应、医院和医疗服务、通讯网络等都有可能受到损害。这次地震造成500多万人无家可归,全面停水的城镇人口已逾110万,而当救援时间已过,如何预防灾后瘟疫、如何安置灾民、如何组织灾后重建工作,成为目前的工作重点,也会对我们的效率和能力提出更大的考验。但是不同的地方机构和部门,在面对范围广泛的灾难时,都只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部分资源和知识,因此美国博思艾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门为了这次地震,提供了一份中文报告,其中特别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共同群体”。而由国际一些救灾经验来看,“共同群体”组织将能对灾害做出最有效的反应。  


“共同群体”是由公共的、私营的和民间的各类机构所组成的公共领域,以解决共同面对的重大事件或突发问题。虽然在一个特定共同群体内的组织很有可能在其他领域是竞争对手,但是他们在共同群体内却会采取共同行为,建立持续的伙伴关系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无法靠他们自身去单独解决的。 “共同群体”的建立是近几年才产生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与当代社会的复杂性、相互依存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是分不开的。“共同群体”充分利用了普遍存在的信息技术如共享服务器、卫星电话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使人与人、组织和组织之间很容易跨越国家和组织的界限进行沟通、共享信息和相互协作。而这些途经和方法在10年或15年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过去,灾害的影响力很少能波及到灾区以外的地区。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对外界的依赖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同时外界的每一个人、每一种力量对我们的帮助,都可能超出想象。当5·12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沉重的黑色符号后,或许我们都应该比以往更加积极地调整与他人的关系。正如博思艾伦公司在报告中强调的,在国际灾害应对过程中,“共同群体”活动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提前建立危机事件中所需要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星期一, 06月 2nd, 2008 未分类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