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酋长
如果不是在2008年这个多事的冬天,雅虎首席执行长杨致远即将离职的消息必然会占据报纸的头条位置,引来轩然大波。然而,如果不是在2008年这个多事的冬天,重新回到首席执行长这个位置仅仅17个月的创始人杨致远,也许不会再度黯然离开,甚至在他宣布消息的时候,他还没有来得及为自己寻找一个继任者。做生意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每一个企业界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过去17个月中,杨致远一直在试图用一种简单的管理模式来让公司重振旗鼓,他在宣布辞去首席执行长的声明中称:“从创建雅虎,到把雅虎发展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全球品牌,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董事会让我重新出任CEO时,我接受了。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在不同的时代需要有不同的视角,这样才能推动公司发展。”然而,自杨致远担任CEO以来,雅虎股价已下跌了逾60%,而杨致远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所做的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当属他拒绝了微软每股31美元的收购报价,令微软收购雅虎一事流产。而他本人所看好的与谷歌搜索广告外包交易,又因为政府的压力而告吹。最终,在因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这一场经济危机中,雅虎的股票也告崩溃,至2008年11月26日,跌至10美元。而此时,股东们难免怀念起微软31美元的收购报价,认为是杨致远的固执,而令股东损失近300亿美元。
事实上,即便杨致远在2008年1月答应了微软的收购条件,在随之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中,微软方面未必不会做出调整,毕竟在这样的经济危机中再拿出超过400亿美元进行收购,对于微软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下的决心。君不见努力了18个月的必和必拓,已然放弃了他们曾经志在必得的力拓;君不见鲍尔默已然表示,对雅虎已无兴趣,此言一出,雅虎股价即跌穿10美元。
今日的世道已经令微软收购雅虎成为一个美好的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不过当初为了保持公司独立而对微软说no的杨致远,已经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甚至他还需要为此承担股东们的怒火。有美国咨询公司人士表示,如果杨致远不是雅虎的创始人,几个月前便已经“走人”。在《华尔街日报》记者笔下,杨致远的错误不仅仅在于破坏了这一场并购。杨致远把自己的职位定为充满幻想色彩的 “雅虎酋长”(ChiefYahoo),他就像一个令人喜爱的明星一样吸引了众多“粉丝”,他总是在稀松平常的对话中连珠炮似的抖落出一大堆技术术语,仅凭这一点就能和公司的工程师们打成了一片。但是,“雅虎现任及从前的雇员都表示,从许多方面来看,杨致远更适合创建一家年轻的公司,而不是在危机时刻掌管一家成熟企业”。
一个不太被重视的问题是,截止到2008年的第三季度,雅虎的财务数字并不难看,预计今年的营收能够达到54亿美元。在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动辄百亿千亿的债务数字和三大汽车巨头捉襟见肘的财报面前,雅虎仍能保持增长已属不易。雅虎财年第三季度的销售收入为17.9亿美元,增长了1%。在向广告商支付佣金之后,雅虎的销售收入是13.2亿美元,利润为5430万美元,合每股收益4美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4%,比分析师的预期少了大约 5000万美元。然而,雅虎称第三季度的利润受到了一些费用支出的严重影响,比如雅虎在与微软进行并购谈判和挫败更换雅虎董事会成员的企图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支出了3700万美元,“如果没有这些一次性费用支出和税率的变化,雅虎的利润可能达到每股收益9美分。这个数字与分析师的预期是一致的”。
尽管如此,美国投资人仍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雅虎。是的,股价表现的是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增长的预期,而雅虎作为新经济的旧代表,作为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市场的老二,在winnertakesall的市场逻辑下,无法说服投资者在追捧Google的时候投自己一票。而雅虎的杨致远,又被贴上了 “创业者的酋长风格”的标签,看到他,投资者们或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1999年的科技网络股狂飙突进年代,或者2002年后格林斯潘式的经济泡沫再度酝酿时刻。也就是说,这位1968年出生的IT英雄,已经成为固执保守不思进取没有创新的守旧派人士。然而这样一家在2008年还能保持预期盈利54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股价跌至上半年福特公司的水平,不能不说美国的投资人对杨致远和雅虎都过于苛刻和势利。在没有找到继任者的时候杨致远便匆忙宣布辞职,以博取投资者的欢心,而股价也的确应声上涨9%,也着实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
的确,在市场争夺战中,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以及如Facebook、新闻集团旗下MyS-pace等新兴社交网站在不断蚕食雅虎的份额。面对新涌现的挑战者,雅虎的被动防御和有限度的反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到了2009年的门槛之前,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如此低迷,令雅虎的未来雪上加霜,对其核心产品网络显示广告造成的冲击尤为严重。在未来,雅虎如何保持增长性,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这个难题,决然不是拿掉杨致远换一个奥巴马式的 CEO就能迎刃而解的。因为雅虎的整体趋势已经很难改变,那就是雅虎已经进入企业的衰老周期,不管从品牌、定位还是技术创新上,过去两三年的努力都收效甚微。所以,雅虎仅仅靠原来的路径自我救赎几乎没有可能,毕竟雅虎不是微软,无法通过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业垄断地位来保持优势,它也不是IBM,在成熟的企业管理组织框架下进行壮士断腕式的自我颠覆和升级来延续辉煌,时至今日,雅虎也不再可能走惠普式的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并购来进行换血。
据媒体报道,在雅虎董事会的心目中,新CEO的理想人选是:此人在中等规模的公司担任CEO,精于公司运营,并非战略家,性格坚强。这一切证明,雅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野心勃勃,在和杨致远说再见的同时,我们或许也可以和记忆中的雅虎说再见了。
至于给雅虎找一个奥巴马式的CEO,这无疑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本来雅虎不常有,奥巴马也不常有,更何况在对过去心存太多的失望和恐惧之后,奥巴马这个词本身也带上了泡沫的色彩。他身上究竟能有多少神奇的力量,他能有多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政策,他能否在病入膏肓的华尔街上演一出破陈腐的掰谎记,这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现在,仅凭“change”一词和他振奋人心的演说,便给他戴上救世主的光环,显然不是一件好事。